2016年高考,铁一老师竖起大拇指,为考生加油鼓劲! 日报记者 覃科 摄
95岁高龄的老教师陆勋(左一)题字“喜迎校庆”。
导语
流连于柳州铁一中(以下简称“铁一”)校史馆,历史的卷轴一页页翻动,泛黄的相片见证着70年来铁一人在教育的乐土上精耕细作、踏歌前行的身影。这部70年校史,是厚重的奋斗史,是激情的创业史,是满怀深情的传承史。
1946年12月8日,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,寓意“协力扶助,共成大业”的铁一前身——交通部部立宜山扶轮中学应运而生。1949年10月,湘桂黔铁路管理局决定将宜山扶轮中学迁往柳州。祖国南疆,筚路蓝缕,一方教育沃土开始滋长、绵延。
70年勤耕不缀,70年硕果累累。如今的铁一,不负龙城百姓的期望,培养了一批批英才,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、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、全国首批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、全国百强中学等。
1向善求真 常思奋发
“回首中学阶段六年,母校所给我们的一切历历在目。我们感恩母校,给我们指明人生奋斗的方向,给我们放眼世界的智慧,给我们前进的动力,给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……”这段文字,节选自铁一五八届毕业生致母校七十周年校庆的贺信。
近来虽已入冬,但铁一校园内阳光和煦,绿树荫浓。老校友们纷纷回到母校,与铁一师生追昔抚今,并以书画、讲座、诗歌等形式表情达意。几代人的情谊,道不尽的祝福。
拨开激荡的历史风云,忆往昔,峥嵘岁月稠!
从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、革命斗争,到解放初期的迁址柳州、拓荒建校;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验求索、初试腾飞,到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、开门办学;从改革开放后的重整旗鼓、复苏摸索,到新世纪初期“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”办学理念以及“质量立校,人才强校,科研兴校,品牌荣校,文化育校”发展策略的确定……铁一70年的办学历程艰难而坚韧,虽跌宕起伏,却气贯长虹。
循着时光前行的车辙,在奋进的征途中,“立德•启智•明道•笃行”的校训精神始终在一代代铁一人手中薪火相传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曹德荣、杨文凤、何文正等老一辈教师爱校如家、爱生如子、爱书如宝的“三爱精神”是铁一人的精神写照。九十年代末,铁一出现了三位典型学生的“三蒋现象”,分别是心系失学儿童、省吃俭用为希望工程捐款3600元的蒋智英,身残志坚、助人为乐的蒋东智,给专家致信陈述教育问题、呼吁教学改革的蒋湘尹。新世纪以来,“凤麒之队”(崔林风、廖燕麒)、“玉武之队”(唐纯玉、卢武)、“金刚龙之队”(龙玫、黄明刚)这三个以教师名字命名的年级组,用团队的力量诠释着教书育人的向善、求真,刷新了铁一办学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奇迹。
70年来,铁一先后有600多位教职员工笃志教育,身体力行,培养了学生对家庭、对集体、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,增强了师生对国家、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。
因为有精神的浩荡,才有教泽的绵延。
向善、求真、奋发、创新,已凝缩为一串串催人奋进的文化符号,如同种子,植根于五万多名铁一学子内心深处,再由走出校门的学子将其传播到全区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,形成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。
校友当中,有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,也有在各行各业崭露身手的企业家;有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,也有在一线踏实工作的铁路工人;有长期坚守边疆的垦荒牛,也有改革开放特区的开拓者;有文体明星,也有教育工作者……他们都以各自的光和热为祖国、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追昔抚今,不忘初心。铁一校长胡冬梅表示,教育的初心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——要让教师岁月如歌,成为幸福之师;要让学生素质优化,成为成功之子;要让学校品位一流,成为鼎新之园。
2务实创新 续写辉煌
舟至中流,不进则退,唯奋楫者,方能长风破浪。
在70年历史发展的起承转合中,铁一时刻准备着,迎接机遇,无惧挑战。翻开校史,铁一的多个“率先”令人难忘——率先安装了校园闭路电视,大力推动电化教学;率先开展计算机教育,全区信息学竞赛数十年来独占鳌头,并多次代表广西组队参加全国乃至国际比赛获得佳绩;率先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,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,研究性学习成果曾作为范例列入自治区教材。
2004年,学校随铁路办学体制改革移交柳州市委、市政府管理。由于之前是企业办学,与地方少有交集,可谓是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当年的招生情况差强人意。在胡冬梅校长的带领下,全体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迎难而上,闯出了一条亮剑图强之路。
名校之大,在于名师。图强路上,铁一教师始终坚持“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”的办学理念,通过充分调动办学者的积极性,提高治校执教能力,求得全体学生最好的、最适宜的发展。亮剑的第一招,是“创新年级扁平化管理”,即以年级组为基本单位,明确年级主任为年级第一责任人,把教务、教导等中层部门的部分职能下放到年级,减少管理链条。亮剑的第二招,是打造“红、绿、蓝、金、彩”五条教师成长通道,为教师师德塑形、专业精进、信息整合、科研提质、风采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,教坛上出现了人才辈出、创先争优的局面。亮剑的第三招,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,课堂上引导型、启发式、重视研究学情、精心制定学案的教师多了,满堂灌、填鸭式、搞题海战术、课后恶补的教师少了,教育教学质量也水涨船高。
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81.5%,北大、清华、港大人数17人,凌志宇获得广西高考文科第一名,罗文阳获广西理科第二名;2016年一本上线率为77.8%,北大、清华人数24人,居广西第一,张惠君获得广西文科实考分第一名,卢俊媛获广西理科第二名;2013年至2016年,广西文科第一名连续四年落户铁一……高考,被铁一定义为教育的“附加值”,而让学生成为“健全的人”,才是教育的目的。
从“责任教育”“人文教育”到“生本教育”,历经二十余年的陈酿,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芬芳已浸润至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。不唯分数论人才的铁一教师们有了育人“六字真经”——爱心、责任、智慧;铁一的莘莘学子也有了自己的修身箴言——朝气蓬勃地生活,意趣盎然地学习,真诚有持地做人,热情友善地处世。
课堂上,铁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知识。比如,政治教研组在授课中把目光从书本转向高中生日常生活,如在教授“内外因关系”时,把学校附近竹鹅溪的今昔变化用作范例,让学生既学到知识,又增强对乡土的热爱,提高社会的责任心。
课余活动中,学生们在校园电视台、机器人小组、学科奥赛小组、扬帆文学社、动漫社、环保自愿者协会、爱心社等数十个校园社团里张扬个性、锻炼综合能力。
漫步于校园中,处处可享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:一面浮雕艺术墙,刻画了二十位中华民族先贤人物,是见贤思齐的生动课堂;一座孔子教学情境雕塑《侍坐》,阐释了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,是师生教与学的论道之处;四条校园主要干道,分别以“立德路”“求真路”“启智路”“弘毅路”命名,触发师生奋发上进的情思。还有那在校园中上演的一幕幕细微却动人的场景:有老师摔伤,好几位同学都送来了访寻到的中草药;有学生过十八岁生日,选择义务献血来庆生;每年高考之后,教务室里总有许多学生主动帮老师接电话、整资料、发通知,忙得不亦乎……
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:“教育,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。”铁一在70载栉风沐雨中,不断地回顾、深思、践行着这一教育真理。
后记
纪念的意义,在于铭记当初为何而来,以后向何而往。回望来路,成果与荣誉汇聚成一篇篇昂扬激越的时代乐章;展望未来,“建设成为区内领先、全国一流的名校”的理想在召唤。当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号角吹响,柳州铁一中正踔厉风发地跨入新的历史起点,在生本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,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续写“办人民满意教育”的华章!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